【汉开成美】名师分享 | 教学案例修改:增加案例的“故事性”

教学案例修改:增加案例的“故事性”

 

2022年光启联考卷

麦明迅、张可欣等作文评分案例浅析

 

2022年期末考试,即与某些重点中学联考,试题是“光启”模拟卷。作文题目是:材料一:2019年三月,习近平主席出访欧洲时,意大利众意长菲科问道:“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习主席回答:“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材料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集体致辞中的一声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催人奋进,振奋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发言稿,在本班班会上发言,吐露你作为时代青年的心声。因为春节放假前,联考阅卷分数一下子不能出来,我首先要对每个学生的作文赋分,并写出评语。其中我特别推荐了班里的3篇作文,但是看到光启阅卷分后,发现作文出入很大:全班29人参加考试,记45分以上的仅6人。我特别推荐、复印张贴的三篇作文中,麦明迅的作文居然得分很低。

 

_
我评分
联考评分
张可欣
54分
53.5分
麦明迅
52分
40.5分
郑琬莹
50分
47.5分
还有曾冉彤、刘昱成也应该是高晋(1)班的作文高手,都低于麦明迅的作文分数。分数出来以后,大家都能正确对待。但是作为语文老师,我要跟他们表明作文的评判标准。只得再次分析他们的作文的长处和不足。尤其要特别强调,不要过分在意这个分数,要充分相信黄老师对作文评价标准的把握,在这方面,老师花过足够的功夫,搜集历年全国各地市的内部的高考作文评分细则,并综合分析比较,写成了专著《高三考场最稳评价标准体系建构》(暂未出版)。作文评分绝不会相差如此之远。这个作文教学案例,不仅是一个作文评分的故事,而且是比较典型的作文评分事故。这道作文题强调:做事当以“有我”的心态,积极主动地担当方能有所建树;做人当以“无我”的境界,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才能更好地立身于世。二者之间体现了做事与做人、精神与境界的辩证思考。“有我”和“无我”两者并不矛盾,而是相互融合、相互支撑,辩证统一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之中。“无我”的理想信念需要 “有我”实干奋斗,而“有我”的担当作为更需要“无我”自省自警。文章立意角度:
①以“有我”担当,追求“无我”境界。②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③“无我”的抉择映照“有我’‘的力量。

 

案例浅析

 

先看张可欣的作文:

以“无我”之心,赴“有我”之约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以“无我”之心,赴“有我”之约》。现在我想请问同学们,这里的“有我”和“无我”冲突吗?是的,毫不冲突。“无我”即将自己视作整体而非强调部分,“有我”则是强调以自身之力助力整体发展。

本“无我”之心,正是“无我”铸就了今日中国之辉煌。《我和我的父辈》中曾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机器做不到,那就用眼睛来测量。”黄轩饰演的这位科技工作者以生命为代价为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章子怡饰演的另一位科技工作者在其逝世后将原本不可能达到的0.6毫米的厚度突破到了0.2毫米。正是一个个“不可能”到“可能”,正是一颗颗心的“有我”到“无我”推动了中国的革命、改革、建设。览古,我们看到钱学森放弃美国优渥条件,毅然赴国;看到邓稼先不顾辐射,捡起核弹碎片;揆今,我们看到黄文秀为乡村发展毅然返乡;看到“白衣天使”们用伤痕、疲惫筑起坚固的城墙。正是“无我”之心,使中国雄立于世界之林。

“无我”与“有我”是矛盾双方,是斗争的,也是统一的,是不可或缺、缺一不可的。“无我”是“有我”的目的,而“有我”是“无我”的前提。

赴“有我”之约,展现青年之风采。“中国青年计划”刘明侦被聘为电子科技大学博导时,年仅32岁;“量子之父”潘建伟1997年在第一次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时,年仅27岁;曹原取得石墨烯领域重大难题突破,引起世人称叹时也仅有21岁。青年是国家复兴的主力军,正如梁启超所说:“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当中国的青年怀“有我”之心,赴“有我”之约,当中国之青年怀蓬勃之朝气,赴国家之需要,当中国之青年背黑暗而向光明,有一分光发一份热,又是何等令人心潮澎湃,发人奋进的盛世景象。作为青年,作为中国人民,作为世界公民,我们有理由也有必要怀着“有我”之心,摒弃“躺平”、“佛系”思想,为自身发展,国家建设,世界大同贡献青年的力量。

站在两个百年的交汇点上,回首望,前人遥遥招手,微笑示意;抬望眼,“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还看今朝!”之声在耳畔彻响。希望我们青年能意识到“有我”与“无我”的重要性,扛起时代大旗,共创辉煌未来。

谢谢大家!

 
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辩证思维分析”,考生对“有我”与“无我”认识十分准确。力争和语言表达也表现出一类卷作文特点。其实在高考中,分数应该还会高点。 

现在来看麦明迅的作文:

奋勇争先展担当,我辈正是弄潮儿

麦明迅的语文一直是高晋(1)班的骄傲,多次考试名列年级第一,而且语文获得130分的次数最多。其中主要贡献是作文,我平时跟他指出努力的方向主要是作文。学生也听话,作文练习次数多,如果老师指出其缺点后,他能马上重写一次。因此练笔和考试作文,进步喜人,得50分的次数也很多,尤其擅长写作歌颂中国、歌颂共产党的这类“大作文”,很有气势,作文材料和语言都有特色。恰好这次的考试题目也属于这类作文。绝对不应该只得40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

一、结合材料“点题”不够
作文中的明显不足之处:结合材料“点题”不够,或说直接一点是“明合”不够,“暗合”的次数还是较多。因为有些老师作文阅卷速度快,也不排除阅卷老师对作文把握不准,可能对“明合”更感兴趣,可能被误判为“套作”之类。
二、阅卷标准尺度也难统一
通过近两年高三语文阅卷情况分析,光启语文卷命题间或出现错误,阅卷组织更像“草台班子”,临时组建,组织松散,缺少重量级的专家组织阅卷,阅卷标准尺度也难统一,肯定会存在漏洞。作文题目审题并不简单,如何准确定位,如何确定其适应范围,运用什么材料,如果阅卷负责人不能统一认识,阅卷老师可能会“一个师公一道符”。由于命题人、组织阅卷的负责人没有公布作文阅卷标准,或者像去年某次光启联考卷,连命题人提供的作文“参考立意”存在严重的审题错误。另外,广东近三年作文平均得分45分,也就是说,只要作文不离题,达到基本要求,就应该给45分。但是,这次像高晋补习班的平均分都只43分。足以说明光启作文阅卷的不可靠性。只要负责人说了“基点45分”这句话,最后就不应该出现这种现象。八省联考组织阅卷也是如此。
三、改卷后分数也可能会出现错误
改卷后分数也可能会出现错误。譬如,这次选择题阅卷,共12道选择题,应该是36分。我手工阅卷时,一班就有王俊霖、孙南骏得满分36分,但是阅卷显示都只33分。再仔细查阅,原来第12题只4人得分,其中该题多数同学应该得分,但光启数据显示得分的仅4人,而王俊霖、孙南骏不在其中。正因为这个原因,一班共有23位同学少得3分。作文阅卷也不排除这种情况。

 

从此次事件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如何积极补救?

第一、把张可欣的作文做成电子版,每个同学发一份,在家中认真阅读,慢慢琢磨高分作文的特点,避免日后作文被误判的可能。

第二、尽量从积极方面引导学生。对麦明迅说:要自信,还要充分相信黄老师研究高考作文标准的能力;另外再请几位老师评你这篇作文,绝对不是这个分数,最低不会低于45分。不要因为一次作文得分而气馁。对全班多数学生而言,你的12题选择题还可以加上心理分数。
第三、告诉全班同学,接着的“深一模”组织严密,老师阅卷认真负责,一般不会出现这类凌乱现象。
第四、进一步加强作文训练,包括“点题”训练。明合、暗合三五次都不为过:开门见山,点亮主题;分析材料,突出中心;结尾呼应,深化主题。有话直说,不要藏着掖着,不要东拉西扯,不要犹抱琵琶半遮面,阅卷教师没有时间、精力和心情跟你“躲猫猫”。过度的细节描写和词语堆砌,容易导致故事情节发展的节奏放慢或者停滞,空洞无物,对阅卷教师的阅卷工作造成干扰,不利于他们快速读取文章的主要事实和主旨大意。
第五,要求大家认真体会晚练中的几道作文题:确定命题、搜材料,再认真听老师讲评,当然最好是动笔练一次。再认真阅读、体会老师提供的微信作文材料。
 
在汉开,“良师”不仅仅是聘来用的,而且是与学校一同成长的。汉开老师的独特之乐——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善育英才,乐在其中。

 

作者: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