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开开!】清明时节说清明——家风家训 | 第六周升旗礼

清明时节说清明——家风家训

第六周升旗礼

导语

四月的脚步已经悄然临近,再过几天就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了。3月28日,师生们利用腾讯会议举行了主题为清明时节说清明——家风家训的升旗仪式。

主持人:林钰珅、骆悦

各班升旗礼

学生代表发言

高一(8)班 容梓睿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高一(8)班的容梓睿,很荣幸能作为学生代表在此演讲。伴随着浓浓的春意,我们跟着春天的脚步走进了4月。4月5日是清明节,所以我们四月份的教育主题是缅怀革命先烈。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清明时节说清明——家风家训》。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

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宗的节日,其中祭祖和扫墓是清明节中最重要的仪式。“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当这个特殊的时候,人们都会倍加思念已经逝去的亲人,心情难免伤感。在清明节前后的十几天内,每家每户的孩子,都会在长辈的带领下,举家祭扫祖先的灵墓,既是为传承每一家生生不息的家风和美德,也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

那么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在这个特殊的节日我们可以做到什么力所能及的事呢?我们家每逢清明节时,都会在长辈的带领下回到老宅,举家祭扫祖先的灵墓。在此过程中,我们会哀悼逝去的亲人,在仪式结束后,可以向长辈了解祖宗的历史,以及自己的姓氏由来。这既是传承家风和美德,也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

在一个温暖的家庭,亲人间的爱、奉献和包容会造就一个有温度的人,这就是一个好的家风家训的重要性。其次,一个温暖的人是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因而要营造积极的情感氛围。尤其是像清明节这样的节日,我们更要关注亲人、长辈的情感变化,尽自己所能去关心、呵护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一个良好的家风家训一定是情商至上的,先懂得礼仪,再学会做人。

勤俭、正直、低调、清廉,一个良好的家风家训,令人动容,也令人心生敬畏。所能表现的时机当然不只是在节日当中,而是应用到全部,贯彻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在日常,见到老师问好,帮老师抱作业,这是师生间的礼仪。下了的士车,付款后记得和司机师傅说一声谢谢,相信他也会因为你这一声道谢而换来一天的好心情,这是对服务于你的人所表达的礼仪。从小家里人就教导我对任何人都面带微笑的,要有礼貌,这句话深刻的记在我的骨子里。

悼念先烈,祭奠英灵,目的是为了提醒我们每一个人,勿忘历史,以史为鉴。

有家规,有家训的家庭,属于豪门贵族之家;有家规有家风的家庭,属于王侯将相之家。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教师代表发言

王秋文老师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早上好!

转瞬又是一载春秋,清明再度临近。提及清明,大家想到的最多的可能就是杜牧笔下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时节多雨,然缘何断魂?盖因缅怀先人,异常伤感。同学们,当你们想到逝去的亲人,又是否回想起他们对你的谆谆教诲?又是否忆及他们对你的不当行为的及时纠正?这些,都是先辈用一生的经验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今天,我们就说说这些财富——家风家训。

常言道,“家兴出孝子,家败出逆子”。一个家庭的兴衰与否,直接影响着后代子女的言行品质,而家庭的兴衰,又与家风家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纵观历史的长河,前有岳母为儿刺字“精忠报国”,再有曾国藩以“勤”教子,后有傅雷写信育子忠信。辉煌的家族各有千秋,但重家风、守家训的传统却是一致的。

当今社会快速的发展,传统文化道义式微,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将重家风、守家训的优良传统继续传承下去呢?

良好的家风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而是需要我们长期的熏染与积淀。为此,我们首先要有意识地去培育养成,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长辈对我们言行的纠正、经验的传授都是需要我们记在心里,刻在骨中的行为准则;其次,我们要营造认真学习的氛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读书使人明智,懵懂的孩童期很难理解长辈为什么要规范我们的言行举止,但读书学习后我们渐渐懂得,这是长辈期望我们将优良的家风传承下去;最后,我们还要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家庭是社会的子细胞,我们要在正确的社会引导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样才能将社会的正风正气发扬光大,将家族的兴旺延续下去!

同学们,在新时代的召唤下,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新能量注入到我们每个家庭的家风家训中,让好家风、好家训传承给我们的后代儿女,让这些共同铸就家庭文明新风尚,让我们的风尚推动社会的发展!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图片  | 黄美林老师

Search